[第六屆新詩組評審獎]中國中醫七-許皓甯《逆旅》
我曾在這裡穴居。高中二年級
所謂北上,不過一個轟隆的站口
那年我僅擲一張空白的卷紙
期末鐘聲未盡,還沒有人能教我
窄仄門牆,蠅窗蚊燈
關於臉盆和牙刷的問題
關於繭居,或是繭居在新天地?
那時不該爭辯,該與父親共乘
二手計程車,日日抵達一坪隆起的鐵皮
你將無鼾入夢,扮演一位溫馴的司機。
我也在這裡交易。春雨晴日都是
假期,從不提供輕便的雨具
信步離開車站,轉捷運紅橙藍綠
我們來這裡軋一疊超額的本票
給劇團的你,市集的你,實驗室
燈火通明,如果檯面齊整而暗闇
交擊的酒杯已然紋蔓,如果我們仰望
一座金色的巴別塔,藉以變亂眾人的言語
玻璃旋轉門那樣透明,門內安靜
如果那時早有細瑣的噪音?
今天我們站在這裡。張口吶喊
扔不出一絲聲音。
如果七月 與一月共享一個冰冷的雨季
我還會加入他們嗎?一列沉默的軍旅
來自一行沉默的問題,讓我們離開
堅固的溫暖的寓所,寒風呼嘯
豈能推倒你最摯愛的骨牌?
讓我們來這裡靜坐、跪地、收拾
白色的蛋殼與黑色的標語,不帶行李
即使過客,不讓光陰拎走自己。
評審評論
劉:
這首詩也是我心目中的前三名,我覺得看起來文字疊得非常密,很明顯看出作者使用文字的精熟度是老手,裡面講到很多滿有指向性的,比如說關於臉盆牙刷的問題、繭居的問題、轉捷運紅橙藍綠等,所講的是城市裡年輕人或高中生或大學生的一種鬱悶或迷惘,一直在問所追求為何,是否要加入的「他們」可能代表的是主流社會對主述者的期待,最後還是應該要順從自己的志向跟現實妥協等等,整篇跟主旨環環相扣。有些地方寫得還不錯:「藉以變亂眾人的言語/玻璃旋轉門那樣透明,門內安靜/如果那時早有細瑣的噪音?」,結尾也很好:「不帶行李/即使過客,不讓光陰拎走自己。」有些地方怪怪的是,例如為什
麼「鐵皮」會隆起,應該要有比較清楚的解釋,不過大體來講這首詩的失誤算是非常少的。
(後補充)
因為我一開始會覺得像是與未來溝通,劇團、市集、實驗室這很像是在未來身為的角色,這樣子解釋的話,對他是放在整首詩裡面的訊息也可以理解了。
陳:
這首我也選了不過沒有太高分。取名為逆旅本來就是很討巧的取法,很好發揮。有些地方很不錯,例如:「一座金色的巴別塔,藉以變亂眾人的言語/玻璃旋轉門那樣透明,門內安靜/如果那時早有細瑣的噪音?」可是第一段的最後「該與父親共乘/二手計程車」這一句有一點怪,「日日抵達一坪隆起的鐵皮」這一坪鐵皮可以具體的講不然很怪。「你將無鼾入夢,扮演一位溫馴的司機。」一位溫馴的司機,最大的困惑是這個「你」是什麼,是情人,或是根本就是自己?後面「給劇團的你,市集的你,實驗室」三個不同的職業與暗示,彼此並沒有必然的連貫性,這樣反而在閱讀上造成負擔與障礙,所以雖然有佳句可惜還是有點失控。「即使過客,不讓光陰拎走自己。」等佳句的確很棒,不過整體上有一些問題存在。
羅:
這首詩我充滿著奇怪的敬意,因為他有一種要呼之欲出的感覺,這首詩前面像在講逆旅,但後面看起來又像動員令。很像是北上的學生各自居住彼此分散,但是最後又為了同樣的一個事情而「靜坐、跪地、收拾/白色的蛋殼與黑色的標語」;如果做這樣的理解這首詩的厚度會比較夠一點。但是有些地方在比重上沒有抓得很好,例如從高三開始提、和是否一定要提和父親共乘的事情…也許可以,但是感覺上整首詩花太多力氣去隱藏信息,在比重上又有一點怪異,畢竟用了快兩段,第三段才鮮明傳達訊息,不過這首詩的語言漂亮,節奏感很好,充滿雄辯的氛圍,如果照這樣寫應該是很厲害的動員詩,但是我大概也只能這樣子來假設他。這首詩我帶著很高的敬意。
評選結果
編/羅/陳/劉/計/名
40/05/02/04/11/2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