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醫文獎新詩組決審會記實

2014.04.27 13:00-14:40
評審:焦桐、羅毓嘉、林禹瑄
【總評】
林:這次的作品描寫的範圍多樣,包括社會性、戀愛、與自己思考相關的題材。與以前文學獎因閱讀過較多古典詩、用字較拗口的情況不太相同,有些較新的東西。(作品)也與醫學相關;大家關懷面向多元。醫學課程繁忙還能保有寫、讀詩的心情是非常難得的。等一下再一一討論作品。當評審閱讀的過程蠻愉快的,作品的面向多元。
焦:讀前面幾篇嚇一跳,因為水平很高,但好作品集中在前面,後面就稍微弱下去。弱下去就讓我看到很多年輕人做事時會出現的問題。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後半部,但不是全部,比較多是聲色,會理解為詩讀得較少。寫詩的人被想像為充滿熱情的朋友,會把一天重要的時光拿來閱讀詩,是很重要的心靈活動。新詩發展已一百年,若對新詩有興趣應多閱讀,才不會生澀,才能站在別人的肩膀,看得比較遠。我看詩是這樣,詩與其他文學作品一樣,把最準確的字、詞句放在最恰當的位置,在給予其音樂性,就是好詩。入圍的作品有十六篇,等一下再逐一討論。
羅:這一批作品我看三的。第一次是三月底收到稿子,隔天坐在立法院路旁看,其中有些作品很特別,有些作品充分反映醫學生的生活,反映知識體系、愛情、對未來想像、批判等等,題材非常多元,就像服貿抗爭,像各式各樣的人發出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主張。第一次只是快速閱讀,第二次是回到書房,並思考自己用什麼標準來判定作品,做為評審需要一套客觀的標準來評比各個作品,但分數高低不代表作品好或不好,分數低可能是文章某一部份遜於其他作品,在文字調度上不是那麼成熟,最後挑出相對平穩、沒有太大驚豔的作品,它的分數會變得相對的高。我看詩不外乎是幾個元素:題材、文字語言,詩之所以是詩還有他的音樂性,會由這三個面向讀一首詩,看他是不是一篇成熟的作品。在還沒有看作品前,會覺得這些面向聽起來都還蠻空泛的。是不是就直接進入講評。

【一票作品】
編號1:有什麼這麼好笑
林:有投票給此作品。蠻四平八穩的題材,這種寫法難有敗筆,是概念性的主題,斷句只要沒太大疏失就不太會被挑剔。在文學獎中這種情形常出現,有保障入選的感覺,所以若沒有可挑剔的部分,跟其他有敗筆的作品相比,在作品中會表現較突出。它的敘述算是直白的,大家都可以看懂,就是諷刺性的概念,唯一比較不喜歡標題,感覺怪怪的,就是有括號的部分。斷句不會沒有太大疏失,所以還算在水準以上的作品。
焦:一度猶豫要不要選在八篇中。有建議主辦單位三個評審初審不需要選到八篇,是比較有效率的投票。這篇大概在八九名之間,因為缺乏說服力、感染的力道。有提到聾子、瞎子、啞巴、瘸子等等,太露骨了,詩很少是吶喊咆嘯,詩是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的語言藝術,需要間接的力量,是化妝、變形的出現。是含蓄的。以上是對作者的建議。
羅:作品四平八穩,語言節奏沒犯任何錯誤,但選材上是要暗喻溝通的不可能,我們都有缺陷 我們都知道 我們擁抱著 只是 有甚麼這麼好笑 我們不知道 我們只能擁抱著。作者用了一個技巧的機關去設定人跟人之間知道與不知道的不可能,對我來說作者失準的部分,是把聾子、瞎子、啞巴、瘸子拉出之後並沒有讓他們發揮更多的功能,只是把詞放著,如果讓這些人演出一些動作、形象更鮮明,相信可以讓整首詩的感染力會更出來,不會只停留在找到了我的朋友 他們在角落 他們是一個瞎子 一個啞巴和 一個瘸子,不會只停留在這個地方,四個人站在角落、被隔離人群之外,不知道一群人正在大笑什麼,這樣一種浮面的感嘆,無法讓作者可能想要寫的那個東西立體化,不太能夠留下一些深刻的衝擊。

編號3:pimples
林:我覺得比較精彩的是倒數第二段極美地、極醜陋卑微地對白的衝突感。前面講的很精采,大家都會期待有個不一樣的看法,但結尾較抽象、空泛性的詞,感染力比較不強,這裡說是神,比較不會有共同的感染力,感染力在詩裡面是一種大家可以知道可以看到、最好是一種具象的,就是我們說的意象,用一個意象式的概念,對象是比較少會看到的,可以把它聯想起來,一開始看到的時候會覺得怎麼會這麼寫,大家想想覺得有道理,這樣才是一種比較成功、特別的結尾。在這手寫的是一種平常的主題,我們都會期待它有一個新的角度或是一個新的觀點。除了在語句的應用上,還可以多一些意象上的使用。前面有用一些描寫的方式還不錯,但結尾比較可惜了一點。
焦:這首詩表面上在寫青春痘,暴露尷尬的青春期,也流動著尷尬的情慾。若我是作者,也會想怎麼表現這種尷尬,青春痘其實是很尷尬的,似乎有礙觀瞻。話說回來,它又是青春的一種符碼,是蠢蠢欲動的春天,應該有什麼呢?應該透過什麼的情景來抒發來表現會更有效,作者在這個部分並沒有做的非常好,但還可以,基本的動作做的還不錯。
羅:青春痘每個人都會試著寫,但要寫的好其實是非常挑戰的。前兩段是用較理性、白描的方式,用醫學生知識去描述,第二段暗示青春期情慾的流動。單就文字而言,我會更喜歡後段你說那是黥面 是罪人 不雅的欲望黥在面上宣告他者 我說那是紋面 是人 紋上青春的輓歌 極美地、極醜陋卑微地 是神。是神可以省略掉,這兩段創造出很有趣看青春痘的觀點,別人說那是黥面 是罪人,但是事情上對於某一個來看是紋上青春的輓歌,這個視角的交錯對我而言反而是最有意思的部分,印象所及寫青春痘的作品,多數是物理上的描寫,像本首詩第一段,青春痘如何形成,最後對應到內心寫該愛誰不愛誰,該不該把對誰的情緒擠掉,但是這首詩的後半篇把類似那樣的內容把它拉出來,當成是兩個人在看到中間事情,它以青春痘這個人的平向為軸,把自我跟他者的形象對立,重新看見青春痘這個界線,我覺得這個觀點蠻有趣的。但這也使詩的前半失去了與後半段的關聯性。在這裡我就把它從中間畫一槓,上面其實是可以刪掉,可以以下半段為出發點,重新設想看看這首詩可以怎麼樣發展出更有趣的變化。
編號6:上色練習
林:用白描的方式描寫比較多景物,但寫情的部分就比較少。兩個部分達到平衡會比較好,跟上一篇可以做個比較。景物的描寫很難,太多人都寫過相似的東西,如果沒有情感加進去,大家可能覺得作者文字的功力還不錯,但實際上的感動就會比較少。情感的部分是較可惜的地方。
焦:情詩很可惜,因為詩的intention不是那麼重要,如果沒有也很奇怪。但又看不出作者想表達的意圖,很想替作者想意圖到底是什麼,但又想不出來。第三段寫比較好,建議作者應從第三段去發展。
羅:評過校園文學獎,不管高中大學都會有一類作品是走這個路數,對細節講究、用常人想不到的寫法,呈現腦中、內心的風景。但還是不知道作者到底要說什麼。作者可能覺得已經把自己都掏出來了,但某種程度上作者跟讀者的溝通較薄弱,作者應呈現自己想要說什麼,像第二段最後兩行要梳理好你的聲線 繞纏一片甲板 破敗的都是珊瑚聚集處 在融雪之後想交代我跟你的關係,但又無法具體與前面十句關聯,是很輕盈的寫法,但作為一個讀者會迷失在作者提供的細節,在詩中放入我跟你,是很tricky的方式,感覺是要對方好好聽自己說話。情詩的核心就是緩緩、穩穩地說出來,除了加法就是減法,在詩中也是很重要的。
林補充:寫詩很像拍電影,巴黎野玫瑰電影中,女主角放火燒了房子,鏡頭帶到一大片沙漠,馬上可以感覺到那種荒涼感,必須建立在你懂女主角的情感。光有情感、光看到一個女生在哭,但沒有任何背景去支撐這個過程,比如一個黑暗的房間或空洞的場所,那其實這個情感是比較空的。所以任何藝術創作上,景物跟情感是要兼顧的。
編號12:光
焦:通過黑跟白的辯證,思考世俗化隨歲月而加深,歲月隨世俗化而加深。蠻有趣的。缺點是概念化,概念化常是詩人一輩子要去抵抗的惰性,詩的意象比較好用形象化的語言,因為形象化的預言表情比較豐富,概念化的語言就乾巴巴的(孤單、寂寞、憂愁),缺少語言的表情,不是詩的語言,作者可以在這方面加強。黑的是頭髮、瞳孔,還有什麼呢?但白的又有什麼呢?白的也是頭髮,總不會是魔術師把它變成白頭髮,白的還有什麼?古人說寓情於景,才會有個依托、情感才會有個依靠,是黑跟白在說笑話、辯證,會缺少感染的力道。
羅:這首標題是光,我有點混淆為什麼光只是黑跟白,前兩段是黑跟白的對比。白的是 衣服頭髮 面色瞳仁; 黑的是 衣服底下的心肝 頭髮底下的理想。但光打進三稜鏡會出現七種顏色,我會覺得作者只看到黑跟白有點可惜。前兩段鋪層後,第三段就掉進黑與白的二元對比,但世界上並不是這麼非黑即白,光本身就是七種顏色,所以到第三段看得越清楚你覺得越髒 看的越不清楚覺得你越髒這種語言對我來說就已經死掉了。詩人應不停跳脫自己寫過的東西,應試圖抵抗表象上的,看到光就想到有光跟沒有光的,沒有想到除了有光沒有光以外的種種問題,並且提出你的疑問,即使不一定有解答,也要提出你的疑問,讓作品跟思緒可以繼續往前,而不是回到大家都已知的論點當中。

編號16:我不會寫詩
林:重複我不會寫詩,感覺是反骨的人在創作、閱讀的過程,會期待他最後會給你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最後看到是靈魂,有點失望的感覺。前面兩句的排列是蠻有效果,是直白性的書寫,但最後應該有更好的寫法,既然都有想要寫出這首詩的慾望,應該寫出比靈魂,或像前面提到神,這種空泛性的語言更好的東西。
可以讀沈嘉悅作一個有用的人,這一類的寫法還蠻難寫的。你想表達對社會性、批判性的,比如說想對文學架構、八股的批判性,因為文字是直白,無法再從文字上變出什麼花樣,最原始的核心要夠強烈才能表達你這首詩的特別度跟存在的價值。
焦:選題很有意思。是論詩的詩。意味作詩要用靈魂去書寫,做詩必須真情詩意,但整首詩缺少詩的味道。他講了很多,但沒有往一個方向總體方展有點可惜。比如說一下講標點符號,一下講修辭,講譬喻、轉化、文采、靈感等等,整首詩必須耐讀,我年輕的時候也寫過論詩的詩,我把它比喻成一場化裝舞會,我本來要寫社論,但湧上唇間卻變抒情詩。但詩的本質不是咆嘯,藉由化裝舞會想詩的本質是什麼,大家都戴著面具,只有語言的遊戲。佛洛伊德那一套,白日夢,把壓抑在潛意識的慾望、情感讓它化妝、變形出現,甚至讓它扭曲出現。為各種意圖去製造不在場的證明,說不定這才是詩的任務。
羅:這篇有一種傲嬌的感覺,其實我蠻喜歡這種傲嬌的語氣,彷彿再拒絕什麼,卻又很喜歡去做這個事情。建議作者把我其實不會寫詩卻又很愛寫詩的心情,真的把它寫出來,會變得怎麼樣,不知道。可不可以試試看?或許可以。中間有些修辭比較老梗,可以試著修改讓整個語句更有彈性,甚至進一步思考這個詩的規格,先把它縮短成1/3或1/2,剩下的去寫那你問我寫的是什麼 或許 我寫的不是詩,真正這首詩應該從這裡開始,不是詩那是什麼?這件事情正好可以做為關於寫詩、關於身為寫詩的人,你所會的所有辯證,這個地方才正要開始,你卻用是靈魂把未來都卡死,有點可惜。

編號22:飛蛾
羅:很難評價,有很多老梗,卻又有我個人情感的投射,是一首很誠實的詩,相對有些其他作品在修辭上是成熟的,雖然這首詩在前面講過的各個屬性上都不是最傑出的作品,但是它是一個很青春的詩,充分的用飛蛾這個主題,講飛蛾中間又講蝴蝶,雖然這又是一個很老梗的東西,但他就是把自己放到這個角色裡面。其實文字不夠成熟。它是很直白的內心獨白的一首詩,太多獨白,太少寫景,那個景事實上不只是你內心的事情,而是發生什麼事情。大家應該試試看怎麼把情跟景抓在一起。還有就是像歌詞的句子應要拿掉:只願今生得以接近,瞻仰世界最美,這種像粵語歌歌詞的句子要把它拿掉。

編號27:透明人
林:令人困惑,內容跟標題之間。不知道是純粹看那個電影,還是個別跟自身連結的過程不太知道。在透明這個部分可以做很多發揮卻沒多做,但是內文也沒有太發揮這個部分,有點可惜。另外就是結尾,關於重生的部分,不太有說服力,不知道為什麼倒下去就又重生了。
焦:我也選了這首,但是我覺得只有前面四句好,後面都不好。這首詩的修辭我有一個建議,像飛蛾每一絲又一絲的怨恨交織 每一縷又一縷的眼淚縱橫
我自願封印於無底深淵 不願任何一絲似有似無的希望;累累痕傷;炫目奪人等等;而這首透明人像頭痛欲裂;無人搭理;筋疲力竭,在詩中用太多成語容易流俗,是非常危險的動作,一不謹慎就會變成很糟糕,就會變成流俗,除非在應用這些成語時能給他新的意義,不然用太多成語是一種修辭的惰性。
編號32:普恩世代
羅:充滿憤怒跟激辯,講普恩蛋白,但實際要批判的是我們這個世代,對電視新聞的東西照單全收,但作者充滿憤怒,一口氣這樣唸下來可以把這種盛氣表露出來,這種盛氣在年輕人是好的,但事實上我們還是要回歸到詩本身,可有人想過?
牛的肌肉是無辜的可以再修改一下,不過把一些不那麼精練的部分拿掉,早一點把最後面那個翻轉的批判亮出來,整首詩的力道應該會更好。
焦:缺點是太散文化,特別是從第三、四段來看,他完全是用散文的分行,被感染的腦袋 會出現海綿狀空洞 高溫殺不死 死亡率百分百 堪稱無敵又無解 可有人想過? 牛的肌肉是無辜的。詩跟散文的差異,散文較接近敘述詩,抒情詩是用隱逸性來主導修辭。散文的功能比較像給事物命名,是限制性的,我們剛看那兩段就是這樣;詩的功能則是給事物取筆名,是一種建構、創新。換一種說法比較容易理解,有詩人曾說過,散文是走路,走路有一定的目的;詩是跳舞,跳舞本身就是它的目的。作者把狂牛症詩化,加以化妝打扮,說不定會是一首好詩。

編號35:詩的相對論
林:主題蠻有趣,符合理科學生寫詩的心理感覺。把抽象、情感的東西跟理性做一個對照。比較可惜的是有時候敘述太長,像第二段,不太知道到底要講什麼東西。情感的部分比較少,有點像在辯證,新物理絕對現實務實主義派的 詩人既然你還是一個詩人的話,可以做得更好是把理性的部分寫得更有情感一點,這是可以作到的,雖然你現在就在辯證這些事情。更有趣的寫法就是可以用對話式的方式,像第四段出現一個你說,前面沒有任何對話的部分,不知道為什麼就出現了對話的情節。可能可以再嘗試用一個在形式上或寫作的角度上有對比的感覺,則會更凸顯想表達的主題。

【兩票作品】
編號4:X光、無光
林:這首詩在形式、主題上是比較政治正確的作品。因為形式上有想要創新,並用醫學格式表達一個概念性的東西,創意上還有圖像上、形式上的概念,值得鼓勵這個嘗試,是有效果出來的。病懨懨的病人…那邊比較容易讓人家聯想到是人家寫過的作品,在語句的調度上還蠻像一首詩,讀到的時候都會去想到,一開始練習的時候都會去模仿人家的作品,但是在模仿時應模仿意象或概念,但如果模仿直接讓人聯想到原來那首作品則是不太成功的模仿。模仿是可以被允許的,但你必須從那個模仿裡面找到你新的東西或是你把它做某種形式的變換,那才是一個成功的模仿練習過程。
焦:視覺詩不是西洋才有,中國的歷史也很悠久。中國以前的寶塔詩就是屬於這種。它是顛覆線形詩的文法,顯示善變的性格,不按牌理出牌,顛覆這個空間,這種詩提醒我們,線性不是詩固有的格式,只有描述線形的時間的時候較適合使用。這首詩拼貼的時候其實是分成兩首,第一首拼貼是用咳,第二首廢核、囪、咳,扣緊反核意識,非常政治正確的一首詩。喜歡勇於創新的年輕人,勇於在形式上去創新,往往代表思想上的前衛,我也認為這樣的詩屬於前衛的性格,我喜歡他的表現,建議該作者:因為中外前衛的視覺詩都會讓圖案跟詩句意旨產生共振關係,不是只是把文字排成圖案,是故意一定要這樣排才能夠顯現出它的效果,否則它的效果就不容易達到。為了鼓勵他多舉點例子,法國詩人有一首詩瞄準,它把詩做成大砲發射後形狀,恐駭性比較大;有一首詩叫下雨,把法文字母弄得像雨滴滴下來,都是一種巧思。給讀者一把鑰匙,能進入你的空間、創意,讓讀者跟你一起完成遊戲,往往這才是成功的前衛的詩。
羅:用病名病徵把肺結核跟台灣環保議題框架起來,在出發點比較政治正確的作品,我會更加謹慎,因為借用讀者對議題的認同,試圖建立這個作品的溝通,當讀者已經跟你站在同樣思考位置,則這篇作品並不是在進行溝通,只讓讀者覺得作者跟自己是同國的,試圖用前衛、實驗式、圖像性的作法,表達讀者可能已經感同身受的、被說服的議題,看到這個作品就可以馬上知道作者是哪一個陣營,這樣的前提下,這個作品會像認清文。但在進一步的溝通能量上,反而被進一步的抵銷,把底牌亮出來感覺就結束了,蠻可惜的。除了病名病徵、處方、X光,若要更前衛,應加入自己的欄位,加入自己原創的詩,用詩人的眼睛去看、去猜測、去通靈這所有之後的事情。在力圖批判的角度上,嘗試把最壞的情況寫出來,不一定是最壞,而是某一種未來、然後的,病到最底處,會到怎樣的情形,這個才是寫作者應該真正懂的,逼讀者去思考。不應只是告訴讀者我們是同一陣營,這樣有點可惜。

編號5:一個人回家
林:像剛開始創作的作者會有的作品,很難苛責說他寫得不好,但情感飽滿、都是想表達的東西。但拿到文學獎並不夠適合,雖然情感豐富,但語言比較直白,比較散文式,雖然沒有不好,但在詩會較期待意象,會期待節奏的安排、新的觀點。建議作者多些意象的感情。若要發表是會需要讀者的共鳴,所以這樣的文字是作者的個人思想、情感、經歷,引起的共鳴不夠深刻。應再深刻描述,比如說一開始搭車回家的過程,可以用搭車回家看到的意象去描寫你的心情,把情感融入旁邊的景觀,共鳴的力度才會較大。
焦:是想寫親情,詩味較濃,後半部的詩缺乏詩的味道,詩有他的味道,例如戲劇是否具備戲劇性。但語言是相對成熟的,與其他作品相比。前面有被說服,但後面又被打亂了,如時間爆破的光廊,後面就不見了…漫漫長路上,也許少了你肩膀 但我能傾身倚著車窗,後面也沒有了…欠缺細節的描繪,有一句話說魔鬼就藏在細節裡,最精采的無非是細節描述的很好。親情與愛情都是永恆的主題,只要抓到細節就不會太遠了。

編號7:中秋隨想—后羿
林:可以看到很漂亮的句子,沒有可以挑剔的,但沒有得到新東西,只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你把它寫得很漂亮。會期待加一些自己的感覺或你與后羿之間的關聯,會顯得是比較屬於自己的東西。
焦:是一首詠古的詩,透過古代神話、典故去展開情感,我還蠻喜歡這首詩的,他的語言是所有作品裡面最成熟的,長短句交織得很漂亮。長短句是一種節奏感,有時候是意義上的交錯,有時候是情感上、呼吸上的節奏,句跟句之間應該要有呼吸。典故(后羿、嫦娥)的好處是將歷史上典型的人濃縮成一個具體的形象,不只是一個具體的形象,往往包含很複雜的情結、很豐富的故事。可以聽見馬蹄與葦莖的摩擦 深綠而清脆,可以聽見 馬鬃掠過乾燥的空氣 那褐色的語言我覺得身手相當的不俗。對於林老師的建議,可以去閱讀楊牧的熱蘭遮城、流螢…等應該會有更多啟發,對創作會有多幫助,可以達成精神的共振。
羅;語言無可挑剔,我很喜歡這樣的主題。以前在建中做過這樣的主題,所以對這個主題熟悉。不喜歡標題:中秋隨想,因為剽悍的內文與詩名有很大的落差。另外有些個人的想法,我蠻喜歡的二段的讓我驚覺自己也沒那麼英雄 終究擁有尋常人 一樣的鬍渣一樣的苦惱,作者有試著要把想將后羿從大力士的角色中解放出來,解放可以再做多一點,比如說這首詩的敘事者不要是后羿,由后羿換成嫦娥,從神話的角度推展出更多有趣的東西。這首詩把后羿所作的一切亮出來,用了很好的語言節律,文字充滿聲景,用大框架描述大人物,但如果中間可以作某部分的逆轉,如嫦娥看后羿,試圖描繪當中的情感、糾葛,或許會有新的、好玩的東西跑出來。有一個小瑕疵:倒數第二段后羿射金烏那邊似乎寫錯;應該是射落八顆恆星。
焦補充:若用嫦娥當敘事者,則嫦娥是很早的女權主義者。

編號9:司機,晚安
林:我還蠻喜歡這首詩的,在情感、題材的新鮮感都作的蠻夠的,搭晚班車,不管是計程車還是公車,去描寫城市裡面的疏離或城市裡面發生的一些事情;整個概念其實是蠻新的,而且是可以讓讀者進入那個畫面,有一些句子真的寫得很不錯,如我們對明天催油門;城市啊,已是杯超商熱沖的美式咖啡;街道卻心悸而蜷曲藉由一些意象連環的一直帶下來,到結尾跟這個司機僅是彼此一次的客人,城市人交錯而過的疏離感,現在的一些社會議題都可以包括在這裡面,是一個成功的嘗試。小敗筆是前面的斷句干擾順暢度,比較不能理解為何要這樣安排,減弱詩的力道;另外一個敗筆就是在連接上可以作的在強烈一點,比如詩的安排(街道、DNA、城市網路)好像都有連結,但其中的轉換不這麼順暢,當然都還說得過去,整體是不錯的詩。
羅:想法與林大致相同。是有在入選名單中,但名次不是很前面的作品,是用一種很輕的方式,絕大多數是短句,把城市的場景拉到詩句裡面,但較可惜的是,司機晚安這個標題,讀完整首詩之後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時間安排,時間軸的安排是從早到晚,閱讀當中會覺得這些輕的東西彷彿少了東西貫串,不是說要重的東西貫串,而是應埋進一些較深的東西,讓讀者在前面就能捉到想表達的東西,但讀完後會覺得少了一點重量,關心這麼多事情卻沒有把重量錨定在城市,會覺得有點可惜,一切都淡淡的。

編號29:陪你散步
林:我蠻喜歡的,是四平八穩、很溫馨、小品的作品。情感也很真摯,你留下的原則 逐漸長成我的生命;最後陪陪我走過黃昏,陪我安靜 陪我經歷所有未及發生的事情,用了一些小小的押韻、有複沓,這些有感染力的東西他都有用到。寫祖孫的情感是蠻具有渲染力的作品。四平八穩,沒有特別寫出什麼東西,但都是大家一定可以感同身受的,感覺一定會入圍,其實作者寫的不錯,因為基本的功力都有了。
焦:也是一首情詩,有些不錯的地方像第三、四段我較喜歡,缺點是無法掌握寓情於景的效果,會流於概念化,蠻可惜的。情感會比較漂浮、比較沒有寄託,建議作者可以再試試。
羅:其實真的寫的蠻好。但我比較有意見的是最後一段,突然變成大白話。事實上黃昏、年邁這類的詞,在使用上是方便的,想我年邁如你時 是否也有一個人會像這樣 陪我走過黃昏,陪我安靜 陪我經歷所有未及發生的事情把這四句話變成短篇去寫,應把情感直接演出來而不要用說的,這首詩應該會更漂亮。其實我真的很喜歡夜在逼近,反覆穿越一場雨 你慢慢成為我的背影,如果這樣對句子的要求能延續到最後,這首詩會更好。

編號30:麥寮印象
林:這首詩寫的還蠻特別的,會讓人眼睛一亮的作品。也蠻政治正確的。我比較喜歡把人物(老伯)帶進去,老伯便用大象的鼻子抽著水煙去寫那個景象,我也很喜歡他後面寫的老伯終究死了 壹零年,大火,火大 宜安機,忌破土木麻黃說,老伯不曾死過 是蠻特別的,你看到你會眼睛一亮,這個作者怎麼會這麼寫,比較可惜的部分是有些語句比較不是這麼清楚,比如說開頭跟結尾,主題比較沒有那麼明確,寫了老伯又回到自己,自己是詩人又是革命家,後來又回到詩人,主題沒有那麼集中的時候就顯得有點分散,不然切入的角度跟他描寫的功力還不錯。
焦:麥寮印象,寫六輕工業區,帶著環保意識和社會關懷,我覺得可惜的是有些地方不夠準確,所以造成理解上困難,比如白首的美生菜 上京上哪個京?北京嗎?自從大象住進了海灣;自托不起足跡的煙圈;城郊的蠻族傳唱著《望六輕港贈王老伯》這些都是我不太懂,我覺得那是不準確的。詩的歧異性、曖昧性是來自於準確用了那個字,那種美好的歧異性會出現。但這首詩造成費解。
羅:這首詩如果扣除掉焦老師講的那個部分,像上京這種詞句是很old school的,在現代詩寫作比較不會有人這麼用。刻意在這麼台灣的場景裡面,去使用這樣的詞彙,但除了這些詞句略為不精準,他在視角的運鏡上都是非常喜歡的,每一段都是很短的,用快照,用蒙太奇的方式拼出來一個影像,跟這首詩的標題麥寮印象,其實我覺得還蠻切合的。特別是中間的一些短句,短句中還有短句,老伯終究死了 壹零年,大火,火大 宜安機,忌破土類似這樣的,又充滿了語言情份、彈性的寫法,我是蠻喜歡的。在整首詩的鋪層當中,有一些東西可以減掉,甚至每一段可以三句四句,用快速的運鏡方式,不帶任何道德心批判,足以讓那些鏡頭的串聯形成直接的批判,這首詩會更好。

編號31:勞動的蟻群
焦:這也是一首不錯的詩。有些佳句。他想跳躍式的呈現,彼此之間的關聯比較薄弱一點,就造成一種意圖不清楚,有一些漂亮句子,像最後一段時光無限蜿蜒
倒敘我們毗鄰的憂傷 多年之後 或許風起 或許我們都是勞動的蟻群 匍匐在永恆的出海口 搬移生存的秘密。
林:基本算是不錯的作品,語句的調度、意象的使用上都沒有什麼大的缺失,我個人喜歡倒數第二段有人灰頭有人土臉有人 度假在碧藍的海岸 等一個人咖啡,還蠻特殊,有一個韻律感在裡面,又有一點諷刺的感覺,比較可惜的是開頭的部分存在或許是像 斑駁的淚水那樣無味而稀薄寫得太明了,跟後面不太合得起來。在標題的部分用勞動的蟻群去涵蓋整個概念,不是說不好,只是還蠻多人寫過,比較沒有那麼新的主題,但是其實整個內容讀起來還蠻順的,基本上該有的節奏感或是渲染力都還蠻夠的。
羅:這個世代族群的做法不是歌詠,而是用全身式的視角來看整個城市或所有勞動者,我們這些被日常生活、被工作、被規律所推動,這種主題在作者的文字功力是綽綽有餘,而且是非常討喜的。我其實蠻喜歡他用一種複沓,但我覺得第一段兩句應刪掉,第二段寫個很好練習用觸角彼此取暖磨蹭 低頭敲出同一行暗號 憂心同一場球賽 轉動同一個門把 困在一些對白的末尾 像企圖悲傷的電影 擁有同一種結局,繞了一圈,用重複的語感,用複沓把它框起來,文字的形式呼應主題,這個設計非常好。結尾淡淡的,或許我們都是勞動的蟻群 匍匐在永恆的出海口 搬移生存的秘密這是很現代主義式的做法,整首詩沒有什麼蝦雌,硬是要挑瑕疵則是這個主題很多人寫過,是否能從這些作品中跳脫仍是個疑問,但仍不失為一篇好作品。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