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請點我
輔大醫
在一個星期六的早晨,一群醫學生聚在教室中,期待今天同志大遊行的行前講座。這次的演講以近年來討論漸多的性別和同志議題為主軸,分別從同志、醫生及醫學生三個不同觀點做切入。經過一個上午的精彩演講後,這群熱情的醫學生們即將參與遊行,並到街上一同表達我們對同志議題的關心。
介紹同志之前,先介紹性別光譜,其中包含四個關於性別的概念。第一個,生理性別(sex)為出生前就決定的事;第二個,性別認同(gender)是自己認為自己應該是男或女;第三個是性別氣質(gender qualties),就是外在氣質看起來像男或女(陽剛或是陰柔),譬如「娘娘腔」就是具有陰柔氣質的男生;最後一個,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就是喜歡男生還是女生,因為性別具有這四個不同的面向,社會的多元性別於焉產生。
在了解性別光譜的概念後,來談談性傾向的分類,大家比較熟悉的的大概是GAY及蕾絲邊吧?不過其實還有一些其他分類喔!LGBTQI就是常見的分類。L指Lesbian女同性戀,常稱為蕾絲邊、拉子、T等。G指的是Gay男同性戀,會以體型分為熊、狼、猴、豬,或以哥弟互稱。B是Bisexual雙性戀,他們認為「愛人是愛一個人,而非愛一個性別。」而T是Transgender跨性別,不受限於主流社會的男女二元標準的人,都稱為跨性別,例如:扮裝癖、男跨女、女跨男、性別重建等。Q是Queer酷兒,這原本是對同性戀有敵意的字眼,沿用這個詞是為了表示拒絕被異性戀主流同化,肯定自我的訴求,因此酷兒指的是無論同性戀、雙性戀或是異性戀等,只要是對性的想像和實踐和主流價值觀不同,肯定情慾的人都能屬之。除了以上分類之外,Intersex指的是陰陽人,天生擁有兩組生殖系統。以上的分類也是概略式的,我們可以發現性別/性的多元,也因為這樣的多元化,每個人應該可以有自己對性的不同想望,未必一定要把自己歸在某一種分類當中。
今天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性健康推廣部舉辦同志大遊行行前講座的主要目的是提升醫學生的性別敏感度,為什麼性別敏感度是個對醫學生來說重要的議題呢?因為同志們常常在求醫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被傷害,例如問診時常會詢問有無性行為等問題,以幫助診斷,但是男同志、女同志對於性行為的定義不同,因而在就診時產生被冒犯的傷害感。所以要如何提高醫療中的性別敏感度對醫學生而言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藉著更用心觀察、思考、感覺的方式,來學習說話的方式與藝術,降低同志族群就診時的不快以及誤會。
今年2012年的同志大遊行的主要訴求是《革命婚姻──婚姻平權,伴侶多元》,從創辦開始延續不變的遊行的彩虹隊伍,代表了遊行的最初目標:
紅色,性愛-廢除惡法,性權就是人權;
橙色,力量-集體展現,我們就是力量;
黃色,希望-勇往直前,打造希望種子;
綠色,自然-看見差異,自然展現本性;
藍色,自由-自主多元,解放身體自由;
紫色,藝術-活出自我,創造繽紛藝術。
以醫學生組成的台灣醫學生聯合會隊伍位於黃隊,希望透過參與遊行,讓醫學生們能開始關心同志議題,了解一群因為我們的陌生而有成見的人們,以及他們的生活和訴求,並期許我們能在未來給予一個更性別友善的醫療環境,提高同志的就醫意願,打造愉快的就醫經驗與良好的醫療品質。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