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散文組佳作]陽明醫學七-胡永信《奇美拉異想曲》

[第六屆散文組佳作]陽明醫學七-胡永信《奇美拉異想曲》

 

在希臘神話諸多怪獸之中,有隻名為奇美拉(Chimera)的幻獸,牠是眾妖之祖提豐與蛇怪厄客德娜生下的結晶,外觀由獅頭、羊身和龍尾構成。牠自恃刀劍不入的身軀、口噴熊熊烈焰,有時出現在人類的莊園,恣意地摧殘農田牲畜,令人聞風喪膽。相傳奇美拉今日仍盤據在安納托利亞的神山上,倨傲地睥視人間。

 

奇美拉雖為古老的希臘傳說,一直以來卻有一群人異想天開,想按照牠的形象施展術式,將人體器官移花接木、互通有無,藉此來延續人類的性命、增添歲月的色彩。他們是醫神埃斯克勒庇俄斯(Aesculapius)蛇杖的傳人與希波克拉底誓詞的謹守者。不知經過多少次的失敗,終於在二十世紀藉由外科的進步和免疫抑制劑的發明,法蘭西斯‧莫爾(Francis D. Moore)醫師的團隊完成第一例腎臟移植,成功譜出奇美拉異想曲。

 

※※※

 

奇美拉異想曲由兩個樂章組成,連接生與死的陰陽交界。

 

第一樂章─摘取。

 

第一次目睹採收器官的過程依然記憶猶新,還記得那是綿綿冬雨中的一天,我在傍晚接到通知。亡者是位追風少年,不幸在暗夜濕漉漉的路上摔車,撞上電線桿一命嗚呼。前往手術房的路上,見窗外陰雲壟罩在白色塔頂,就像是為即將進行的儀式,積聚開通陰間和陽間的能量。當我進入空蕩冰冷的手術房,陣陣佛經的念誦聲傳入耳中,平時身著白袍的醫師們已經換上一身青綠的手術衣,準備踏上祭壇、施展摘取的術式。

 

少年的大體肅穆地陳列在手術台上,眉宇間呈現一股平靜,他將獻上雙眸的角膜。施術者恭敬地屈身一鞠,便站到台前將撐眼器架起、露出少年無神的雙瞳。他在少年稚嫩的臉上由內而外地塗抹棕色消毒藥水,待藥水生效片刻後,以透明的酒精擦去色漬,然後屏氣凝神地運起刀鋒,延著輪廓劃開透明角膜。這層眼角膜必須以均一的厚度切下,猶如經驗老道的廚師用敏銳的刀法削出入口即化的生魚片,過程中若有絲毫閃失,就會在透亮的膜上留下疤痕。慢慢地,一層透明清澈的眼角膜被完整取下,醫師小心翼翼地將它放入組織保存液中,讓細胞獲得滋養。

 

此時,被取走靈魂之窗的雙眼流出黏稠的水樣液、漸漸失去球型。醫師接著將紗布塞入塌下的眼球,並縫上義眼,就像是希臘人在亡者的雙眼、放上支付冥河渡夫卡隆(Charon)的兩枚金幣一般,讓亡者在入殮時能保有完整的面容。取下的眼角膜會被封入冰櫃中,用低溫暫停腐敗、讓透明得以留存,等待下次植入的儀式,來開啟另一個人的光明、讓他重獲感受世界五光十色的能力。

 

據說佛教經典記載一名慈悲為懷的國王,因為願意將雙眼施捨給老鷹,得以通過帝釋天的考驗,而升天成佛。不知獻上雙眼的追風少年,是否能藉此儀式讓靈魂回歸正途?

 

※※※

 

第二樂章─植入。

 

罹患心臟衰竭的中年男子,因為疾病進展到末期,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如果想活下去,只能等待有人願意獻出一顆心、奏起奇美拉異想曲,為他延年續命。

 

幸與不幸,南方有名年輕女子因為溺水缺氧,被宣判為腦死。消息一傳出,從四方而來的醫師團隊(心臟外科、一般外科和泌尿外科)各自帶著容器、齊聚一堂,磨刀霍霍、準備收割新鮮的器官─心臟、肝臟和腎臟。

 

麻醉完畢後,各外科醫師一齊開胸剖腹,結實纍纍的器官在眼前展露無遺。眾人熟練地綁緊血管,以心臟為首地一聲令下─鮮紅的心臟與枝幹分離,大量冰塊立刻被倒入腹腔,以冷卻失去血流灌注的臟腑。離開枝頭的心臟不能久活,我們留下在血泊中奮戰的其他團隊,毫不戀棧地奔向北方。

 

心臟保鮮,計時開始兩小時。

 

我們一路通行無阻地回到北方,而奇美拉祭壇早已築起。男子躺上手術台,讓無菌綠色布單在身上層層疊起,只留下胸前的神聖開口。施術者必須先建立重重管路,讓生命泉源的血液在心臟停止跳動之際,靠機器幫浦暫時在體外循環。他接著將含有高濃度鉀離子的液體灌入心臟賴以維生的冠狀動脈,讓功能所剩無幾的心臟被瞬間麻痺,然後操起銳利的刀刃、將心臟和血管分離,衰退的心臟從此功成身退,離開安居40年的溫暖胸膛。

 

此時,沉眠於冰桶的女子心臟也在一旁就位。

 

待心臟回溫後,外科醫師屏氣凝神、開始一針一線地將艷紅的心臟與男子的大血管縫合。手術並沒有想像中簡單,女子心臟的血管和男子胸腔的血管大小差了一截,外科醫師只能勉強地將兩者吻合。然而當體外循環的鮮血重新導入心臟之時,心臟和大血管之間的縫隙便無情地汨出陣陣鮮血,醫師只得迅速穿針引線、焦急地縫縫補補,並且下令將所有能夠止血的法寶─血小板和新鮮冷凍血漿,一袋接著一袋地注入男子體內。

 

在手術燈聚焦的祭壇上,外科醫師手持針線、拼湊奇美拉的零件,眾人只能在一旁默禱,希望一切順利。

 

終於,心臟不再滲血。決定性的一刻來臨,外科醫師將電擊板貼附在心臟兩側,大喊:「充電……清場!」電流通過心肌,但心臟不甘願地跳了幾下又靜止。

 

「充電……清場!」像是將活力注入一般,電流喚醒沉眠中的心臟。

 

「噗通……撲通……」心臟恢復節奏規律的跳動,並且穩定地將生命泉源搏出胸膛,灌溉身體久旱未雨的末梢組織。

 

現場眾人目睹心臟復甦,莫不歡欣鼓舞。經過七個小時的奮鬥,外科醫師終於馴服這顆心臟,讓它安穩地躺在新主人的胸腔中。

 

「偉哉,奇美拉異想曲!」讓人浴血重生。

 

術後三天,晚霞在寧靜的走廊鋪上一層紅橘色光紗。男子在心臟加護病房休養,床邊心電圖監視器的螢幕正擺盪著規律曲線,這代表高劑量的免疫抑制劑已經奏效,心臟落地生根,並且安分守己地為新主人賣力。然而,男子此時卻不安地呢喃自語,護理師見狀便呼喚外科醫師前來。

 

分不清是加護病房症候群,還是群魔索命,男子連日以來的夜眠都不得安寧。他眉頭深鎖地訴說,一名身著紅衣、披頭散髮的女性,每晚都會出現在他的夢中,淒厲地哭喊:「還我命來!」所以每當夜幕降臨,他便深懼不已。令人感到納悶的是,器官受贈者在手術前不能知道捐贈者的資料,我不禁猜想,難道靈魂的碎片仍寄宿在器官裡,隨著心臟一起被植入男子的身軀,抑或純屬男子的心理作祟。面對男子的詰問,醫師無言以對,只能輕聲安撫,要他別胡思亂想、先安心靜養。想不到奇美拉異想曲竟譜出這段弦外之音。

 

重生的代價是男子必須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來避免器官排斥,並且得承受免疫力降低、感染伺機發作的風險,或許這就是他和紅衣女子,此生難逃的羈絆。

 

※※※

 

器官移植的成功樹立現代醫學進步的里程碑,雖然發展迄今未滿一百年,奇美拉異想曲卻已傳頌到世界各地、每年數萬計地被演奏。這種將一人的不幸化作多人的祝福、將纍纍結實的愛四散到各處發芽,實在是人類難能可貴的情操。

 

評審評論

 

李:這篇的內容講到的主要是器官的移植,作者是用採收收割器官的方式去描述,用了一個希臘神話中的意象,就是奇美拉幻獸,又用樂章的概念放在裡面,但我覺得它不一定要用樂章的形式呈現,對文章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我還是喜歡他在描述移植器官的刀法的部分,寫得蠻細緻的,我想只有專業才有辦法寫得出來。有一點可惜的地方,就不需要用切段落的方式呈現,而且最後一段像作文的一種呼籲,像高中作文呼籲的口吻,因為這樣又回到一種陳腐的調調裡面。

 

柯: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我看了蠻感嘆的,是要專業的人才寫得出來的細節,文句上幾乎沒有瑕疵,比喻、場景描述都恰到好處,很冷靜又不造作。但是收尾如欣倫講的,有點可惜。我能理解可能醫學系人看到傷口就想縫合,但寫文章就應該要讓血流出來,不急著去縫合那個傷口,讓情感在你特別安排的破綻中倒流出來,不要縫合傷口都沒有關係,讀者會自己做這樣的手續,會比所有的療傷都更有用,不要給一個很完美很理論的收尾,應該留一點破綻讓讀者去收尾。

 

鍾:知道要用意象去闡述器官移植,但他並不知道文學要帶去哪裡,其實不準確正是文學的準確。至於難能可貴的情操這種成語字眼,不太適合。

 

評選結果

 

編/李/柯/鍾/計/名

07/02/01/01/04/6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