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宜蘭的精神。
宜蘭自古以來就以多雨聞名,台灣有俗諺云:「竹風蘭雨」,就說明宜蘭多雨的現象。當出了雪山隧道,一條條羅列在綠色畫布上的紅色瓦屋,經過大雨在百年中日日夜夜的刻蝕,展露出他們尖尖的屋頂,也時俗稱的宜蘭厝頂,可以快速的將雨滴送至土地上。
接著,我們驅車前往已然沸沸騰騰的蘭雨節。在蘭雨節的整個園區當中,雖然是在炎炎夏日,但仍然充滿著水氣的清涼,散播著蘭陽溪自上古以來,不斷滋潤著這塊土地的氣息,沿著蘭陽平原的豐饒大地,流向波光熤熤的龜山島,一貫的、不停歇地,將水帶來。園區也提供許許多的機會,讓我們重新找回當年對水的記憶,我們都曾經生活在水中,了解水,而它的許多設施,將我們重新浸淫到水的懷抱。如水迷宮是一群人們擠在狹長的通道,水,從四面八方貼近你,讓人彷彿被水所困,但是你又可隨時將水撥開、逃離,柔軟的給了你各種可能性。
在夏日的炎炎正午,水是十分可人的,整個園區中擠入一波又一波的人浪,將我們慢慢的打出了大門。於是在烈日當頭之際,我們快速的跳上免費公車,回到位於羅東運動公園旁的民宿。這間民宿像是藏在深山森林裡的樹一樣,跟旁邊的透天屋,像極了!四層高的雙併屋宅,讓我們有種像是剛進糖果屋的小兄妹一般,四處東看西看,只差沒舔舐它而已。我們的暫時棲息地在十五樓的小通鋪,適合各種生物打滾、呆滯、睡眠,裡面還有一張金光閃閃的奇妙圖嵌在牆壁裡,似乎想同化我們成為日本的生物。
在一陣飢餓打斷我們慵懶的午後之後,我們只得朝向香氣撲鼻的夜市而去,很不巧的是,當天剛好遇到了當地的普渡大拜拜,整條接滿滿的都……不是人,而是各種貢品,想當然的,由水塑形而成的冰雕更是矗立在各個桌上,從傳說中的動物到各個家禽家畜無一不缺,在一旁飢腸轆轆的我們則快速的將各個有名的美食打包回民宿。
蘭陽平原,在雨水、河流交織下,水,似乎是隨處可見,唾手可得的,在當地的各種活動中一定會包含「水」的元素,可以是水的清涼,可以是水的甜美,亦或是水的柔軟,都已如天作之合無瑕的融入。也許又是百代以來的先人們,在這塊富饒之地上,讓雨沖刷,侵蝕然後被塑造成一個個的「人」。每一分含在水中的情感,在流經時漸漸滲透到人們的心中,將蝕刻印在一族的血液。而這些水,終將歸於這塊土地,深入且遺下同一份意志。
水、土地、人,在不停的循環中,逐漸堆起相同的心,有了共通的意念。而我,作為諸多過客之ㄧ,在短短幾天中,與水一同玩樂,也和人一齊歡笑,似乎也可以感受到一點與水相逢的特處。
宜蘭,是水的精神。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