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IFMSA – SCORE
成果報告書
交換國家 Austria
交換期間 2007-07-16 ~ 2007-08-10
學生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四年級
1. 行前部份
1.1交換基本資料
交換國家 | Austria |
交換城市 | Graz |
交換計畫 |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us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s |
交換學校 | University of Graz |
交換期間 | 2007-07-16~2007-08-10 |
1.2機票
價錢 | 四萬三仟元整 |
去程 | 台北(華航)→香港(德航)→法蘭克福(德航)→格拉茲 |
回程 | 格拉茲(德航)→慕尼黑(德航)→香港(國泰)→台北 |
以上機票是經由親戚認識的旅行社業務員所幫忙訂購,他配合許多優惠票才能使我在六月初還能買到便宜的機票,但缺點就是要轉機轉很多次!
1.3簽證
簽證是拜託學校附近的旅行社幫忙辦理,只要有邀請函其實都可以簽得到;最近我更得知了只要有邀請函,辦奧地利簽證其實是免費的,所以如果要請旅行社幫忙辦,手續費方面要問清楚!
1.4申請文件準備
奧地利方面沒要求很多文件證明,大部分都可以向學校申請得到!
2. 交換期間
2.1關於研習計畫
在一般工作天,我到學校的時間大概在早上九點;我有一個來自希臘的同事,George,和兩位指導我們的tutor,Daniel和Josef。老實說,我們的實驗內容真不是那麼吸引人,一些慣例性的測量和計算-測量creatinine在血漿與紅血球間的擴散速率和濃度變化-對我這平常就在實驗室跟實驗的學生來說,一點都不是問題(事實上在我離開時,計畫還沒完成,但教授說會給接下來的交換生接手繼續完成,故在此就不提供實驗結果);但這實驗最重要和我覺得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是我們的Tutor從頭到尾都和我們一起作實驗。我們常常一起設計實驗,一起討論實驗,甚至有時候爲實驗結果爭執的很熱烈。有時候我們也會一起出外用餐,對我來說,打從一開始我就不期待在短短的一個月內能學到什麼高技術性或先端科技的東西,但我覺得我很幸運的是有第一次自己設計實驗的經驗。常作實驗的人其實會發現我們常常只是反覆操作同一個實驗技巧,去得到想要的實驗結果,而那些實驗技巧往往都不是自己親自設計的;我們常常少了些找尋新路徑的勇氣,而在此次的實驗,我發現我做到了!
2.2與外國學生的交流以及實驗以外的旅遊生活
在Graz,二十幾個交換生共享一個CP,而她本身又有其他事情要忙,所以基本上我們沒有什麼social program可言;不過每到週末,很多朋友就開始呼朋引伴,一起到奧地利其他地方探索!
3. 須改善之處以及建議
3.1須改善之處建議
整體來說算不錯,但CP沒安排任何social program有點可惜!
3.2整體心得
我已有超過兩年的實驗室學習經驗。很幸運在大一就遇到鍾老師,也經過鍾老師的教導與拉拔讓我對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在老師的實驗室裡學到很多課堂上不曾教到的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我也學習到一位成功的學者該具備的態度。今年夏天,我很幸運地能夠參與醫學生研究交換計畫(SCORE)。而我被選到奧地利的Graz城市。對我來說這是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因我從未在國外從事研究工作。而雖然在Graz實驗室並沒有很多學生參與實驗工作-在台灣,大學生從事研究學習是非常普遍的-我仍然遇到兩位非常熱心的指導教授,也因此學到很多實驗技巧。
我認為身為一位醫學生,醫學知識固然重要,但無論未來將從事臨床執業或基礎研究,具備基本的實驗技術和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