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3_Austria_01

交換資訊:

交換日期 2013.7.6~2013.8.3
交換國家 奧地利
交換城市 維也納
見習機構 維也納大學、維也納中央醫院
見習部門 解剖學科、神經外科
住宿狀況 滿舒適的學生宿舍
膳食狀況 中央醫院的餐廳、小販、超級市場
接待人員 除了當地實驗與專業交換部門的人員外,當地的醫學生皆可以接待我們

 

一、動機

從大二參加 SCOPE 的接待人員開始,就愛上了這種醫學生的國際交流活動,也因此參加了 2011 年的斯洛維尼亞,利比安娜實驗室、2012 年土耳其,伊斯坦堡實驗室的交換,以及今年的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實驗室交換,在國外,醫學生的以年為單位的國際交流是常態,而在台灣雖然時間較短,這種一個月的國際交流機會實屬難得,透過每一次的交換,讓我去認識各國的醫學體制、研究體制、邏輯思維、處事態度,讓我重新反省自己、自己的國家,了解我們所擁有的優缺點,學會珍惜,並改善自己的不足,追尋進步。

自己已經學習德文有五年了,從大一一直最期待的就是能在暑假的時候,到奧地利或者是德國的實驗室、醫院裡進行醫學知識的學習,不但可以在歷史悠久的大學或醫院,看到整個現代醫學的演進過程、學習最先進的技術、汲取此些社會福利國家的健保制度、完善醫療體制,也可以順便精進德文。

 

二、準備

奧地利是歐盟國家,台灣居民可以免簽停留三個月,不需要繁瑣的準備文件、簽證,機票買好就行了。而且奧地利的接待人員很早就開好 facebook 社團,隨時有問題發問都有人立即回覆,讓人感到很心安。

 

三、交換地點介紹

奧地利維也納是一個非常綜合機能的國際化都市,交通方便,捷運、電車與公車系統連接了維也納內每一個角落,可以盡情體驗維也納的博物館、皇宮、咖啡館、音樂廳、教堂、BAR、DISCO……。對外聯絡的火車也四通八達,從維也納要到每個奧地利的城市遊歷都很方便。

維也納大學創建於 1365 年,是現存最古老、最大的德語大學,共有 15 個學院以及 2 個研究中心,天主教神學院、新教神學院、法學院、經濟學院、信息學院、歷史文化學院、語言文化學院、哲學及教育學院、心理學學院、社會學學院、數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地質、地理及天文學院、生命科學院、翻譯研究中心、體育研究中心。

醫學的發展歷史也算是歐洲領導地位,因此在這邊可以看到一些醫學標本博物館、手術器械的雛形、古老的醫學教科書以及蠟像大體解剖教具等等。

 

四、交換見習內容

(一)維也納大學解剖學科:

在實驗室裡,老師帶我參觀了大體解剖室,跟我介紹了每一具大體的生理或病理構造的不同,比如心臟衰竭不好的病人,可以看到心肌肥大,也因此心臟非常大,而左肺被壓得非常小;做 bypass 的病人,可以看到用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來取代 conorary artery 來供給心臟養分;還有肋膜鈣化的,可以在肋膜上看到硬化的斑塊;心房中膈缺損的,可以看到在兩個心房中間植入一個像雨傘的東西,來防止兩邊心房的互通有無,除此之外,老師也提到說,維也納大學的大體解剖學習,是六個人一組,花共三個學期學習,大家會輪流做到每個部位,而且學習完的人如果有興趣 以後也可以留下來當助教 來教導學弟妹 不但可以複習知識,也可以順便打工賺錢,這個經驗對我來說真的是太 amazing 了,在歷史悠久的維也納大學解剖室,解剖台還是幾百年前留下來木製的解剖室,裡面學著相同的知識,以不一樣的思維,並了解到彼此的不同、與自己的不足,也找到努力的方向。

老師也示範了3D visualization身體各處皮膚取樣方式、處理標本,以及如何在電腦上的切片中找出血管,最後如何完成3D立體影像成圖的技術,並且讓我自己做一個自己的3D visualization of the vessel,這個技術讓我覺得真的很驚奇,老師還跟我說,透過大量不同個體、器官標本的採集,3D成像,在經過統計比較,就可以做出congenital disease的基因比較研究,來預防congenital disease的發生,真的是一項研究利器!

 

(二)維也納中央醫院神經外科:

在神經外科時,也學習到十分得多,但是其實並不會有甚麼老師帶我們,大部分的見習學生都是自主學習。

跟著所有醫生們一起開晨會,看X-ray、CT、MRI,聽著半懂半不懂的德文,跟過小而神外門診,看到好多個腦水腫或spinal-bifida的例子、看過裝shunt的小朋友,因為感染而不得不把shunt拿掉,拿掉之後卻奇蹟的沒有在腦水腫,一直好好地到現在。

也跟過angiography,聽醫生解釋aneurysm的處理方式,包含了coil、stent-assisted coiling以及最新的flow diverte也跟過gamma刀,聽醫生解釋運作原理及步驟,其原理就如同切蛋糕一樣,用多條gamma射線,同時經過同一個圓心,達到最高能量,來消滅腫瘤。

在手術房也學到很多,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的清除,要把ICA切開、斑塊刮除,縫合前要先放跟管子固定,才好縫合,在最後快逢完時,醫生得很靈巧的把管子抽出,後來似乎有一個洞未縫好,一直噴血,醫生放了一塊神奇敷料上去,血就止住了;還有temporal bone的re-implantation,病人之前因為腦壓太高,做了temporal bone decompression的手術,六個月後用黏土重建顱骨,醫生對著切出相同的大小,幾分鐘之後黏土就硬化了,再把它逢上去;也看過 aneurysm的clipping手術,在internal carotid artery分成ante. Cerebral a.和mid. Cerebral artery的地方;還有meningioma的trans sphenoid approach,腫瘤切除後,會切一些腹部脂肪作為覆蓋,在放上一片棉花與glue,手術即告完成,神外的學習十分豐富,讓我了解到神外醫生的工作內容,以及各式各樣的手術,畢竟維也納中央醫院,是歐洲第二大醫院,歷史也是頗為悠久。在這裡的學習,真的是畢生難得的經驗。

 

五、食宿方面:

我們住在維也納大學學生宿舍,非常的舒適,三個人一間,共用浴室和廁所,每個房間都有網路,還有一台個人專屬的冰箱,每一層樓都有一個很大的廚房,裡面有冰箱、烤箱、微波爐、電磁爐還有電視,我常常到超市買了食材以後,自己回家煮,如果是在醫院的話,我通常也是去超市解決我的午餐,因為醫院餐廳雖然有學生折價,但一餐還是要至少 160 元台幣以上,比超市貴上許多。宿舍地下一樓有一間視聽室可以在裡面和大家一起看電影,還有一間健身房提供了許多運動設施和跑步機。如果想洗衣服的話,每一次約 80 元台幣,須自備洗衣粉,烘衣機則是不用錢的。

 

六、接待人員:

有負責的兩位NORE會統籌一切,比如說宿舍入住、交換機構報到、pocket money發放等等。但是辦活動的時候,只要是醫學生,大家隨時都可以在 Facebook上發起活動,號召大家,所以social program是由很多不同學生舉辦的。

 

七、Social Program:

維也納的醫學生安排了許多市區著名景點的參觀活動,比如說到達維也納第一天的市區導覽,帶我們最初步的認識這個城市,維也納大學的導覽、歷史介紹、希臘式的國會大廈、市政廳、歌劇院、聖史蒂芬大教堂等等的。第一次的social program我們去了熊布朗宮野餐,大家帶著自己國家的小點心,坐在草地上彼此分享、一起聊著每天交換見習的趣事、彼此國家的醫學教育體制、以及玩著團康遊戲,這一個下午,交換學生們的距離拉近不少。另外有一天,我們大家一起去hiking,登至維也納邊邊的一座山上,從這裡可以一覽無遺維也納的美麗,也可以鳥瞰多瑙河蜿蜒環繞,後來當地學生帶我們去體驗了一間在山莊裡,非常幽靜道地的奧地利料理,大家就這樣吃著維也納炸豬排、啜飲紅酒,閒聊著,好不愜意的歐式浪漫。最後一天的International food party,也是非常的盡興,大家帶著準備一個下午的各國特色料理,在插上自己彩繪的國旗後,大啖美食正式開始,酒酣耳熱之際,維也納醫學生的火燒莫札特巧克力(將莫札特巧克力沾酒後,點火,快速放到嘴巴裡),將整個 Party 帶到高潮,而酒足飯飽後,大家開始聊天、跳舞、玩桌上足球、玩維也納喝酒遊戲,就這樣一個月的交換,在依依不捨中結束。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