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長庚大學醫學系五年級 沈仁翔
這幾個月以來,我總想著茉莉花革命所代表的意涵,看似遙遠的阿拉伯世界變動,並非單純是受壓迫者的反抗。我想以最謙微的筆鋒,跟各位分享一些省思,也期待更多夥伴的指教與分享。
茉莉花是突尼西亞的國花,故最為本次活動的象徵。茉莉花革命跟台灣的228事件有許多相似之處:兩者皆在高失業率、高通膨、不公平分配的社會體系,228事件是以取締沒有政府牌照的私菸為導火線,茉莉花革命是以取締沒有政府牌照的水果攤為導火線,然後導致逐地的民眾組織反抗。但是,若是沒有高失業率、高通膨、不公平分配的社會體系做為背景,是否可能造成革命?恐怕這機率是很低的。
當然,也有不同的地方。最為不同之處,即在於以前的統治者可以對封鎖消息的傳播,現在則有許多工具可以給民眾使用,來向外界發出信息。可是,在演變至民主社會的路途上,許多媒體則選擇了跟壓迫者合作,換取資金與資源,民眾反而又是容易受到蒙蔽的。
回歸到對於茉莉花的思索,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有形的統治者,有明顯獨裁痕跡的,固然是更有可能被推翻;沒有明顯痕跡的資本家、民主社會中的政治團體卻會更加聰明,用更加遠端、不著痕跡的方式,慢慢吸收社會上的剩餘價值;可怕的是,部分壓迫者可能是不自覺的,只是想說小小地自私一點點、收一點點利益來確保自己家庭的成長與延續,經過多次、大大小小的累積,堆了層層的階級,由廣大的黎民來支撐、受苦。
但是,革命,不管大與小,難道把原有統治者換掉,就算是成功嗎?不是的,若是沒有完整的價值體系、夠分配的資源、清朗的社會制度,更多時候又會是另外的獨裁集團會接管,不論是台面上或是台面下的。
所以,筆者認為,茉莉花革命的啟示,並非各國皆該點燃烽火,來場世界大革命、飄頭顱灑熱血,對於有忙碌醫院工作、甚至有家庭要養的我們,當然是不可能;而是,在這資訊技術發達的新時代,我們各個社會層級,都有自己的麥克風,可以認識並支持完整的價值體系、夠分配的資源、清朗的社會制度的進展,可以用我們自由的心靈思想與言論,緩慢但堅定地支持公民社會的發展。正如同民國六七零年代的名社論家們,群起雲湧帶領社論去反省台灣統治制度的不合理,進而改變了台灣的時代命運。我謙舉-當時的名社論家-前文化大學、中國醫藥學院院長-郭榮趙先生所言:「對事實對後世負責任;為時代為群眾說話。」做為給我們全體的勉勵。
編按:作者為前醫聯會對內副會長 世界醫學生聯盟亞太區區長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