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往知來,承先啟後
2010.3 第二十二屆會長 張恆豪、訓練部長 沈仁翔 編寫
由於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政治情勢,台灣參與國際社群的艱困一直是台灣人民長期以來心中的痛。然而,台灣醫學生非常幸運的,自台灣1995年加入世界醫學生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Association, IFMSA)[1] 成為正式會員(full member)以來,能在世界醫學生聯盟大會(General Assembly, GA)等重要場合與其他國家醫學生交流合作,培養國際的友誼,不僅拓展台灣醫學生的國際視野,更將台灣的醫療經驗帶往世界,提升台灣在國際組織的能見度。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Feder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Taiwan, FMS-Taiwan)[2] ,從一個十分幼小的醫學生組織,到今日蓬勃發展,各部門皆妥善運行,是一段十分艱辛的路途。今年是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加入世界醫學生聯盟的第15年,感謝許多前輩學長姊的努力付出,我們承接使命,台灣醫學生不斷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但過往奮鬥的過程卻已逐漸被人淡忘,我們希望能藉由這份特刊,跟大家分享這15年來的點滴,我們的成長與挑戰,還有許多你或許從未聽過的秘辛。
起,緣起
1995年8月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的世界醫學生聯盟大會上,通過台灣成為世界醫學生聯盟的正式會員,雖然當時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已成立8年,且是亞洲醫學生組織(Asian Medical Students’ Association)[3]的創始會員國,有許多全國性/國際性的活動,但針對世界醫學生聯盟推行的議題與計畫,並沒有積極的參與與成果展現。[4]
後續幾年,交換部門(Exchange Standing Committee)開始有了起色,固定與許多國家簽訂合約,而許多計畫(Project)也被逐步帶回台灣推行。然而,1999年在墨西哥的世界醫學生聯盟大會帶給我們重重的一擊,但或許也是我們成長的轉機。
承,意料之外的第一次遭遇
1999年8月在墨西哥的大會[5],台灣的代表們經歷了一場腥風血雨,從一開始被懷疑沒有繳交世界醫學生聯盟的會費而喪失投票權,證明是烏龍一場後,投票單(Voting Card)上的名稱又被擅改為「Taiwan, China」,但真正的危機是,本次會議中國加入成為會員,隨即爭取主辦2000年8月之大會,並要求我更改名稱、變成他們的附屬會員(Associate Member)才能順利參加次年的大會。當時只有兩個申辦國,中國跟辛巴威,辛巴威正值瘧疾大流行,世界醫學生聯盟秘書長沙錫亞又聲稱8月1號是申請的截止期限,全員陷入愁雲慘霧之中。
根據與會台灣代表池岸軒醫師指出:「當時中國學生由於簽證問題無法與會,而負責爭辦大會簡報的卻是一位旅行社經理周衛紅小姐。她告訴我們中國大陸的醫學生組織其實只代表上海的一所醫學校[6],而中國會申請爭辦次年的大會,是秘書長沙錫亞主動和他接觸的。但最誇張的是,章程諮詢委員會(Constitution Credential Committee, CCC)[7]後來指出,申辦大會根本沒有所謂的截止期限!」
本來台灣代表已經死心,打算跟中國談條件,但獲知此訊息後,立刻決定提出申請成為候選國。申辦大會所需的三寶:海報、印章、投影片,是在急中生智的狀況下於48小時內準備妥當,當時負責製作投影片的池岸軒醫師更笑著告訴我們:「你有想過用西班牙文的電腦做過PowerPoint投影片嗎?」進行簡報時,有代表質疑台灣為何在兩天前才申請爭辦會議,是否準備不足,台灣代表表示是因為以為有8月1號的期限而不敢提出申請,頓時葡萄牙與前南斯拉夫也希望爭辦,一陣混亂之中,此兩國以口頭方式發表其爭辦政見,最後第二輪投票葡萄牙以24勝選、台灣以6票之差居次,中國只在第一輪獲得2票,台灣雖敗猶榮。
這些高潮迭起的過程宛如一場夢境,然而這些鬥智與角力都只是一時保護權益的方法,想讓台灣的權益不被剝奪,聲音不被埋沒,是要靠著「付出」與「活力」。如果總是抱著出來玩的心態參加世界醫學生會議,不作業務報告、不發表新的計畫、也不積極參與討論,久而久之大家就不再重視台灣。唯有在國際舞臺上貢獻心力,才是提醒別人我們存在的最佳方式。
然而,故事仍未結束。
轉,序章,第一場硬仗
2000年3月在芬蘭的交換官會議(Exchange Officers’ Meeting, EOM)[8],大會通過章程工作小組(Constitutional Task Force)草擬的新版組織章程[9]。世界醫學生聯盟執行委員為迎合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修改了有關正式會員(full member)之條文,從原先依據通俗的國際法(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來定義會員國,到規定只有聯合國的會員才能成為世界醫學生聯盟的正式會員(2.3.2 To become full member all organizations must meet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a. It must represent a state as defined by the UN, whether as a member state or as a non-member state.)。當時由於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遊說,許多國家尚不了解該條文對我會籍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因此新的組織章程順利通過。
然而,世界醫學生聯盟身為一個非政治性的學生組織,是否有理由非得採行聯合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政治性組織」所認可的國家,連帶既存的會員國是否應該受到影響,當時經過許多論辯。從芬蘭回國之後,台灣代表積極尋求專家學者的協助,熟讀組織章程,進行巨細靡遺的沙盤推演,希望一舉在2000年8月於葡萄牙舉行的大會上,進行會籍之戰的反撲。
轉,第二樂章,扭轉乾坤
葡萄牙大會[10]的第一天,要通過章程諮詢委員會報告,重新審查各會員國的會籍資格,而此報告一旦通過,就意味著台灣的正式會員資格喪失,雖然台灣代表趁還有投票權的時候起而反對,但最終投票結果24票贊成,8票反對,大會採納了章程諮詢委員會的報告,臺灣於是失去了投票權,成為附屬會員。
台灣代表對此結果早已作好準備,希望能提出章程修正案,加入一項「不溯及既往」之條款(To become full member all organizations must meet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however, this should not affect NMO’s that have obtained full membership before the adoption of the bylaws at March, 2000)。雖然飽受世界醫學生聯盟執行委員(Executive Board)的強烈反對,但經過我代表詳盡的說明,多數國家皆能認同我理念。此提案獲在場28國過半數的支持,我順利保住正式會員資格!當時的會長王時修醫師提起當年的往事:「上台領回失去多天的投票單時,興奮之情溢於顏表,全場更是歡聲雷動!」此外,當時的台灣醫聯會,也針對1999年921大地震震災救援的經驗,做成海報巡迴世界各地展出,此計畫也在葡萄牙受到世界醫學生聯盟的認可。
轉,變奏曲,暗潮洶湧
然而,章程追求的是一制性,也是世界醫學生聯盟與外部團體接觸時描述自己的組織最詳盡的媒介,有這麼一條「不溯及既往」之條款的存在,讓某些對於章程制定有所堅持的會員國,不肯就此善罷干休。2001年,三月在馬爾他開會[11],在抵達的那一天,就有擔任章程諮詢委員會的希臘代表告知我們這次有國家打算要再次修訂章程,將上回通過的條文刪除,這項消息後來證實將由挪威提出。
此舉,當然引起台灣代表的反彈,畢竟不斷在同一個地方打轉,是相當不切實際的。我們隨即和德國、英國、挪威的會長一起商討該如何解決,經過多次會議協商談判,最後大家的共識是去掉不溯及既往的條文但是增加一條:大會可以經由投票給予某些對於世界醫學生聯盟有貢獻的國家正式會員的資格(MSA-ROC, due to its merits and contributions to IFMSA, will be exempt from the regulations stated in 2.3.2.a)。但到提案表決的前一刻,由於前屆幹部對於此提案相當不滿,因此要求撤回提案,並將此爭議留至八月大會再與以討論決議。
轉,終曲,最終的戰役
凡事都有該劃上句點的時分,台灣代表為世界醫學生聯盟會籍而戰的故事,也在2001年於丹麥的大會上有了最終的結果[12]。打從會議開始,雙方又有了許多討論,其中針對是否要把台灣特別寫在章程裡頭,經歷了許多正反雙方的論辯。最後決議由挪威提案將原先不朔及既往的條文獨立出來並做些微的字句修訂,並明確指出適用於台灣(2.3.4 The full members who did not comply to bylaw 2.3.2.a. at the time this bylaw was adopted, are exempt from bylaw 2.3.2.a. (This applies to the Taiwanese NMO at that time)),而由埃及提修正建議(amendments)將適用於台灣的部分去除,交付表決,再由埃及針對結果提出直接反對(direct negative),發表替代方案(alternative motion),為將整個不朔及既往的條文去除(即為對台灣最為不利的結果),並進行最終投票[13]。
這個經過在會長會議(Presidents’ Session)多次說明,私底下密集溝通遊說的議案,終於將在議會中上演,多次會議反覆不定的爭論也將塵埃落定。猶如早已排練好的戲劇,第一輪針對是否去除明確指出適用於台灣的條文,最終投票結果17票贊成,27票反對,維持原案保留關於台灣的字句。然而當議會主席問起,是否有任何國家直接反對(direct negative)原案時,原先安排好應舉手發言的埃及代表,由於正在忙著填寫動議單(motion form),所以一時未注意到主席的詢問,此時會場中大家不知所措一陣寂靜,主席只好宣布動議無異議通過(Motion passed nemo contra),接著議會中大家一邊拍手,一邊面面相覷;一些人向我們道賀,一些人滿臉錯愕,台灣醫聯會就在這樣戲劇化的過程中又再度保住在世界醫學生聯盟的正式會籍。
從墨西哥到芬蘭、從芬蘭到葡萄牙,從葡萄牙到馬爾他回到世界醫學生聯盟成立50年的發源地丹麥,我們的會籍不斷的受到政治因素的挑戰,一次又一次,台灣代表們努力的擋了下來了,儘管我們曾短暫的失去正式會員資格,但是我們也因此更加團結,也更深切明白唯有厚植實力,提高台灣在世界醫學生聯盟的能見度,才是保有台灣會籍的長久之道。
合,再出發的起點
因此,在丹麥的大會上,我們不僅成功了保衛會籍,不僅讓跨國保險套交換(International Condom Exchange)成為世界醫學生聯盟認可的計畫,最重要的,我們爭辦2002年8月的世界醫學生聯盟大會成功!
當時台灣醫學生聯合會的副會長蔡宇承學長提到:「自從1976年新加坡的大會之後,似乎亞洲就逐漸在世界醫學生聯盟裡沒落,不僅國際幹部亞洲的臉孔也少了,而 大會更已經有25年沒有再踏上亞洲的土地!當時我們就是主打GA2002 in Taiwan, A NEW VOYAGE TO THE NEXT 50 YEARS!希望將2002年的大會帶到台灣來,相信會是世界醫學生聯盟重返亞洲的開始,也是世界醫學生聯盟走過50年重新出發的象徵。」
2002年的仲夏,當時在台北的大會空前的成功,總統還到場致詞勉勵,來自全球一百個國家五百多位的醫學生來到台灣,分享身為醫學生共同的熱情與抱負,同時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讓台灣在醫學教育的國際舞台上勇敢的站出去,讓各國的醫學生認識福爾摩莎這塊美麗的土地,也使得台灣醫學生的視野更加海闊天空。
傳承,展翅翱翔
而2002年後台灣醫聯會更逐步站上國際舞台,多次於世界醫學生聯盟中擔任重要幹部。自2002年蔡宇臣擔任世界醫學生聯盟對內副會長(Vice President Internal),2003年莊海華出任訓練部部長(Training Supporting Division Director)、蔡宇臣當選監察委員(Supervising Council),至2008年沈仁翔擔任亞太區區域執行長(Regional Coordinator for Asia Pacific),期間多位幹部更多次擔任大會章程諮詢委員,台灣因此成為世界醫學生聯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但確保了我們的世界醫學生聯盟的生存空間,更得以跟世界分享我們台灣人的可愛、我們國家身為世界一員的重要,也無形之中培育了許多國際衛生與外交的尖兵。
2007年開始,台灣開始持續在每次世界醫學生大會上發表企畫案的成果,從2007年的台灣泰迪熊醫院總覽、醫學青年救樂生、油言肥語、2008年的台灣服務隊總覽、長庚鄉語社區衛教工作隊經驗分享、大醫盃、2009年的醫學生文學獎、羅卡達醫療工作隊經驗分享、希望種子醫院-醫藥聯合泰迪熊醫院、陽明醫服隊經驗分享、台灣舉辦第三十屆亞洲醫學生會議成果分享,無不是希望,台灣醫聯會能在這個國際醫學生的社群當中,繼續奉獻自己的一份心力,讓世界各國的代表看見台灣的努力與積極。
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我們引領台灣的醫學生走向國際。參與世界醫學生聯盟,是我們絕佳的機會,能夠與其他國家代表互相交流學習、培養國際的友誼,讓我們對世界其他地區有更深的了解,同時也分享台灣的醫療經驗、風土民情,讓世界看見我們!這段台灣醫學生參與國際事務的故事將會延續下去,我們將更用心的為鞏固台灣的國際地位而努力,也希望將台灣的美好,深植在各國代表的心中!
[1] 世界醫學生聯盟成立於1951年,是一個獨立、非政治性的聯盟,由許多國家的醫學生聯合會所組成,詳情請見世界醫學生聯盟網站:www.ifmsa.org。
[2]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成立於1988年,是國內各醫學系、中醫系、後(中)醫系學生所組成的學生自治團體,在國內外事務皆有深入的參與和推動,詳情請見台灣醫學生聯合會網站:www.fmstw.org。
[3] 亞洲醫學生組織成立於1985年,是由亞洲和大洋洲的醫學生組成的非政治性的國際性組織,台灣為創始會員國之一,詳情請見亞洲醫學生組織網站:www.amsa-international.org。
[4] 劉宇倫,參加布拉格IFMSA 1996 General Assembly隨筆,1996
[5] 池岸軒,1999世界醫學生會議–墨西哥行記,1999
[6] 依照現行世界醫學生聯盟的章程規定,申請成為會員之醫學生聯合會需代表該國60%以上之醫學生。
[7] 在正式大會(plenary)進行時確保動議、文件、會員國資格均符合章程規範,並在有疑慮時負責解釋章程。
[8] 在2001年之前,並無三月會議(March Meeting)之名稱,稱為交換官會議。
[9] 王時修,會籍問題的開端─章程翻新,2000
[10] 王時修,2000世界醫學生聯盟大會在葡萄牙會籍報告 (日記版),2000
[11] 王時修,Malta Diary,2001
[12] 楊昆澈,GA50台灣會籍之風起雲湧,2001
[13] 議案進行的程序為,先針對修正建議進行投票是否採納,後若針對修正完成版本有直接反對且提出替代方案,則需在兩者間再進行一次投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