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台灣同志大遊行談遊行處境以及未來展望
台大醫學系 李彥輝
上週12/17日,在中台灣,另外一個同志大遊行再次登場,這次和以往台北的遊行不一樣的是,是今年第一次在中台灣舉辦,導因於2011年10月台中傳出位在一中商圈的同志健康文化中心「彩虹天堂」,年底面臨搬遷他處的命運。一中西門町管理委員會的社區公約「不歡迎同性戀俱樂部進入社區」,要求房東不得與該中心續約。此消息引發同志憤慨,並發起台中第一次同志遊行,要求正視同志免於歧視的居住權利。
我還記得,10/31同志大遊行當日的情景,早上匆匆的在醫學院協助NORA們舉辦行前的活動、下午上街遊行如同震撼教育一般,第一次遇見這麼多的同志,了解他們的不同層面:像路邊一直拿到的猛男扇子、各種傳單(當然也不盡然是遊行的宣傳,蠻多都是商品宣傳的)、還有踩著目測約十五公分高跟鞋的高個兒老外、穿著皮衣的「熊」們正在和未經世面的小BABY玩、在路上穿著白袍喊著當我們同再一起……等,最後很可惜的沒有參加到結束。
走上街頭,向世界宣告同志(或者更廣泛的說是非異性戀者)的存在、愛和生命,逐漸顯示出台灣對於這個議題的開放程度已經越來越高,有的時候問問身邊的朋友們,對同志的可接受度對於上一代感覺上好很多了(當然,我並不是生物統計學的專業學者,可能會有人利用統計學詭辯反駁我的說法,所以我在這邊只是寫上我自己的感覺),然而,這個歧視和不接受的程度卻似乎還沒達到「不再」壓迫LGBT族群生活的程度。
近日總統大選逐漸白熱化,副總統候選人林瑞雄日前對於同志議題發表言論:「你們(同志)是異數。」甚至某種程度上利用他的專業,用生物演化的角度來說明同志的存在不正當性,在ptt版上引起一陣同志朋友們的撻伐。姑且不論政治,就社會的角度而言,從一個像這樣高知識水準的人都可以出現這麼具有歧視角度的評論,其實可想而知這個社會的歧視其實消失的有限,只是近年來同志們的可見度更高了。
說實在的,就像上次SCORA參與台北同志大遊行也並沒有讓我感受到對於同志的真正友善,否則就不會為了晚上開NM而中途默默在台大醫院前面離開遊行隊伍,讓我其實很沮喪。
相對之下,我想起第一次NM一個LORA提出的心得「我覺得他們不用這麼多含有性暗示的東西耶……,會讓我覺得同志文化難道就是性嗎」雖然我明白其實這個動作的含意是應該是想讓大眾接受同志之間的性,就像異性之間的性依樣,並沒有說哪個是正常哪個是不正常,並且創造出一種嘉年華會的氣氛。然而,每年的大遊行,焦點往往都落在嘉年華會的華麗稀奇的裝扮和大秀身材的猛男們,許多的新聞都有報導關於大遊行的事情,但是卻只有少數真的對這個遊行的目的有多加著墨,其他幾乎很少,兩三句話就帶過去了,反而把許多焦點都放在遊行同志的穿著上,變相標籤化了LGBT族群。
當然,我並不是要否定同志大遊行對於同志處境的貢獻,我非常認同這個活動,每當被問及身旁的異性戀朋友說這個活動真的有用嗎?我總是毫不猶豫的回答當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是為了同志發聲,為了同志的權利走上街頭,向政府、世界宣告同志們的訴求當然是必要的。但是,似乎不能夠只是單純地站出來面對歧視,歧視似乎是無法用力把它打倒的。歧視比較像根植在社會中的樹,也許可以利用幫助其他社會弱勢團體的機會讓大家看見同志,從另外一個角度,也許是生活的、也許是工作的,讓社會重新對同志有新的定義,歧視也說不定會這樣逐漸消褪。當然,至於是什麼活動,就有待策畫和思考了。
總而言之,對於同志,大遊行似乎只能初步改善同志們的處境,至於邁向真正平等和平之路,如何真正從心底真正被認同,我想,我們可能需要更多其他的方法,而且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努力。
參考資料:
1. 台灣同志大遊行http://twpride.org/
2. 【臺灣/批判失言】111223 Nownews:林瑞雄稱同志是人類進化異數 同志諮詢熱線批:偽科學!/1224 中國時報:短 評-這就是歧視/蘋果日報:進化論下的威權與父權殘渣http://www.songyy.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22414344137&myarea=3
3. 【臺灣/候選人失言】111223 中國時報:林瑞雄看同性戀:你們是「異數」/111224 聯合報:同志是異數 林瑞雄:統計用語/其他相關報導(含影音)連結整理 http://www.songyy.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22411476972&myarea=3
發佈留言